磷酸铁锂头部企业万润新能股票今日在科创板开启股票申购。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9月19日,锂电产业链共有334家上市企业(含主营、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主营锂电业务),其中磷酸铁锂板块(含磷酸铁锂正极及其前驱体等)共有26家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沪市科创板与深市创业板,万润新能股票发行后这一数据增至27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以来共31家锂电企业冲刺IPO
其中磷酸铁锂板块企业2家
2021年,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高速增长带动下,磷酸铁锂材料市场热度高涨。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达48万吨,同比增长287%。高涨的市场行情,带动磷酸铁锂正极企业纷纷冲刺IPO。除万润新能外,湖南裕能于2021年9月首次提交招股说明书,至2022年9月19日其IPO状态为提交注册;安达科技已于2022年3月向证监会提交辅导备案申请,拟冲刺北交所。另外,湖北融通高科近期已完成超50亿元D轮融资,投资方阵容豪华,包括一汽、东风、上汽、蔚来、小米、晨道、象屿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该企业也在积极准备材料,冲刺IPO。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不完全统计, 2022年1-9月,锂电行业共有31家企业冲刺IPO,合计募资金额达380.30亿元,其中磷酸铁锂正极及前驱体板块共有2家企业,分别为湖南裕能及万润新能,合计拟募资金为30.62亿元。目前两家企业IPO状态分别为提交注册及注册生效。
2022年1-9月锂电产业链企业IPO募集资金规模(单位:亿元,家)
portant;width:485px !important;" />备注:
1)上述企业数量统计范围为,2022年发行成功和已经提交招股书的企业;
2)募资金额数据仅为该板块企业IPO募集资金,不含上市后企业定增项目、非公开募投项目等;
3)联交所动力电池企业募集资金额按15亿美元统计,汇率按6.58元/1美元计算。
数据来源: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近六成企业上市或过会
近4成企业处于问询状态
从上述31家企业IPO进程来看,已上市企业数量为9家,占比29%;已过会、提交注册以及注册生效企业合计数量9家,占比29%,距上市仅一步之遥;处于问询状态的企业数量为12家,占比39%。2022年锂电产业链企业IPO进程(单位:家,%)
portant;width:462px !important;" />备注:数据统计时间范围为2022.1.1-2022.9.19。
数据来源: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头部磷酸铁锂企业多已完成或正进行IPO
2021年企业业绩均大幅提升
GGII数据显示,磷酸铁锂行业TOP10企业中,已上市或正在上市的共6家:德方纳米、龙蟠科技、富临精工、湖南裕能、万润新能、安达科技。从企业磷酸铁锂业务收入来看,2021年业绩均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安达科技及富临精工同比增长10倍以上,龙头企业湖南裕能同比增长也在6倍以上。
头部磷酸铁锂企业上市进程及经营情况(单位:万元,%,亿元)
portant;width:650px !important;" />备注:万里股份与重庆特瑞财务数据未并表计算,故上表未包含万里股份;企业上市进程及市值统计时间节点为2022.9.19。
数据来源: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磷酸铁锂赛道愈发拥挤
后期拟上市企业或将面临更大挑战
在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市场高速发展、CTP/刀片电池/JTM技术等不断缩小磷酸铁锂与三元电池包系统能量密度的差距、产业链降本持续承压以及多家整车厂商大手笔规划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背景下,GGII预计,到2025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达到240万吨,规模是2021年的5倍左右,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9.5%。可预见的旺盛需求吸引了赛道内外企业相继布局。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共有36起跨界布局事件,跨界企业以大型化工企业为主,新增产能整体呈现上下游一体化趋势。
随着磷酸铁锂赛道进入者不断增多、产能持续扩张,后期拟征战IPO的磷酸铁锂企业将面临更多挑战,监管机构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客户资源、成本控制以及现金管理能力或将提出更高要求。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作为锂电行业专业的研究咨询机构,在IPO服务方面,参与了行业内大部分头部企业的相关业务。2022年锂电板块IPO上市企业中,高工产业研究院服务了其中的大多数企业,为企业在行业数据、募投项目、产品推广、业务问询等方面提供了专业的咨询服务,助力企业加速走向资本市场。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自2006年创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锂电、氢能与氢燃料电池、储能、电动车、电动智能汽车、机器人、LED照明与显示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产业研究和咨询服务,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已为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企业所广泛引用。